筑牢战斗堡垒 引领乡村治理

发布日期:2020-10-23 15:57 来源: 淮南政府网 阅读次数: 字号:[  ] 背景颜色:

——全市组织系统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

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,我市组织系统认真履行乡村治理领域专项整治牵头职责,建立问题清单,定期研判调度,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,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。

紧盯软弱涣散,靶向治疗精准发力

建立健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、整顿、验收长效机制,集中补齐基层治理短板。坚持逐村排查,建立“包乡走村入户”机制,把“村村到”作为排查硬要求,主题教育以来,累计组织150名县级干部深入829个行政村进行“拉网式”排查,逐村填写《综合分析研判情况表》,由负责排查的县领导签字确认,防止“村村到”流于形式。坚持精准施策,落实“四个一”要求,实行组团包联整顿,坚持聚焦关键人、关键事开展整顿,针对存在“村霸”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,市县组织部门包保联系,帮助配强班子、建强组织。坚持举一反三,集中开展换届“回头看”,坚决将不符合条件村干部清理出去。坚持跟踪管理,构建“四评一查”验收机制,抓好集中整顿“后半篇文章”。市委组织部不定期、常态化抽查,确保整顿实效。主题教育期间,我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先后被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宣传报道。

建强干部队伍,严防侵蚀源头发力

将净化优化村干部队伍作为推进专项斗争的重中之重,严防黑恶势力侵蚀基层组织。从严联审把关,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干部任职资格联审机制,县区成立资格联审联席会议,划定受刑事处罚、存在涉黑涉恶问题等12条不能不宜“底线”,实行村级初步审查、乡镇全面审查、县级联合审查,坚决把不符合条件人选拒之门外,专项斗争以来累计排除不符合条件人选5名。储备源头活水,实施村级后备干部“雏雁工程”,通过本地培育一批、公开招录一批、能人回引一批,把不同行业、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。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回避制,解决“近亲繁殖”等问题,防止家族宗族等势力滋生蔓延。将村级后备干部、聘用人员等纳入联审范围,构筑防范黑恶势力严密防线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培养储备1765名村级后备干部。强化监督管理,县级组织部门设立村干部管理机构,乡镇成立党建办,抓好村干部日常管理。建立辞职承诺制,细化“十不准”负面清单,推动能上能下。结合淮南实际,出台文件规范涉矿(企)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,杜绝村干部插手涉矿涉企项目工程。市县联动每年对村书记进行全员轮训,建成10个市级村干部实训基地,定期开展实践锻炼。开展换届“备课”,聚焦下轮换届,开展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专题调研,逐村逐人分析研判,结合日常表现、群众评价等进行调整优化,推动“能者上、庸者下、劣者汰”。开展选情摸底,摸清村情民意、摸清党员群众思想动态、摸清换届选举影响因素,将矛盾隐患问题解决在换届之前。

坚持党建引领,标本兼治同向发力

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实现长效常治的有效手段,建立“抓乡促村”长效机制,压实党建责任,推动重心下移,实现标本兼治。夯实经济基础,实施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推进“六项行动”、配套“八条措施”,两年来累计投入8560万元,对289个村进行重点扶持,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消除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、培育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60个、占7.2%,2020年底将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“薄弱村”,强村占比将超过9%。完善民主机制,建立村党组织、村民委员会、村民代表会议、村务监督委员会“四位一体”治理架构,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依法担任村委会主任,“一肩挑”比例达到66%。制发村级“小微权力清单”,分3大类28个子项,配套权力运行流程图,强化过程监控,预防“蝇贪”“微腐败”。探索“互联网+监督”,建立网上阳光村务监督平台,重大事项和“三资”处置网上公开,防止黑恶势力侵占集体资产资源。丰富治理方式,坚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建成各类调解组织1278个,实现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,命名“无讼村(社区)”165个,打造“八公山老娘舅”、“臧贤伍工作法”等知名品牌。成立淮南市“法律明白人”、“法治带头人”普法讲师团,加强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知识培训。开展“文明实践进乡村、移风易俗树新风”等主题活动,乡风文明蔚然成风。

记者 刘银昌

分享到: